返回網站

年末績效考核來接招:
主管不藏私公開這幾招是關鍵

三個 28 歲前「看不見的努力」

· 團隊雜感

有沒有想過,每天睡醒後,絕大多數的時間我們都在做什麼?

先不提是夢想叫醒你,但如果這件事剛好跟你的夢想一致,那麼太恭喜了!請留言給我,我想跟你聊聊天、抱一個,請往這邊走(要走去哪裡?)

是工作!當我意識到人生會有大半輩子都在工作上時,我告訴自己絕對不能變成機器人,必須好好善待靈魂,而這條養成之路需要鑄成習慣、長期征途。我開始內建每日小提醒:「為什麼要工作?」「為了什麼而工作?」「工作帶來了什麼改變?」許許多多的詰問都圍繞一個中心思想。開始工作後,偶會泡在自卑、挫敗、摸索、匍匐、沈潛、撞牆、掙扎,負能量絕對不會少,但我很感激經歷這些憤懣,讓我有機會認識自己,小心翼翼且擁有無所畏懼的勇氣,走在自己喜歡的領域路上。

“工作提供經濟上的實質來源,在這個體系下也有很多複雜的因素交織發酵,的確有許多我們自己無法掌握的事,我想著可以自給自足的種子是什麼,在出社會後的一個小節點上,我想著沒變的是「熱情」!但它不是萬能也無法為你帶來工作,他是引擎,驅使前進的動力。”

其一:每日十分鐘留給自己

我們在公司、在不同的關係中無時無刻扮演著許多角色,馬不停蹄地全天候登場;請記得,在睡前撥個時間給自己,即便只有十分鐘,跟自己對話是最值得的投資。我的對話裡有一部份是工作,會將整天的工作歷程在腦海裡快轉一輪,並記下:

  • 今天工作中我踩了哪些雷?是什麼原因出錯?之後可以怎麼做避免再犯?

  • 今天工作中我做了哪些好?為什麼覺得好?這個好是可以被複製的嗎?

  • 我從工作夥伴身上學到什麼事可以效法?

  • 我還有什麼沒做到、可以做得更好的?

時效性在這一環節非常重要,太久的事情隨著年紀漸增,記性會越來越不好使;另一部份就是「拖延症」大作祟,惰性會默默淹沒你沈澱的想望。

為什麼工作經驗「系統化」很重要?

每日的爬梳(吾日三省吾身)能清晰拆解自己的行動脈絡,倘若是做重複性很高的事項,可以了解做事的原因和方式,問問自己是否還可以做得更好、發現機會;如果是挑戰不同的事,便能知道自己面對事情的應變能力、妥善率,是否有思考不周、自我不足的硬傷造成阻礙。

  • 有邏輯的認知問題

  • 高效的解決問題

  • 創造自己的專業壁壘

透過即時記錄,日積月累下來的經驗很是可觀,找出自己在工作上的 Pattern,假以時日你會擁有自己面對工作的架構,更從容自在地迎接挫折、挑戰和維持運轉。

其二:拿得起,放得下

生活中的限制條件有些是既定的事實,有些可能是自己想像出來的枷鎖,我們往往會因為不曉得事情結果如何而懼怕,這些都不要緊,在我們做選擇時,練習權衡「拿起什麼、放下什麼」。

如果有個任務來臨,可能我們從沒做過只懂皮毛,這時我們的潛台詞大概會直接蹦出「我沒做過這件事,應該做不到」且慢!先讓這句話留在大腦飛一會兒,想著:「好!我現在只會 XXX,我還缺 XXX,我可以做 X、Y、Z,這件事就成了!」在這兩句話鋒轉變的同時,正是換問問題的方式,改變思考的態度,找到更多可能性。

選擇是兩面刃,我們更需要學習的是「放下什麼」,放下不代表做不到、脆弱或是無能,放下是鍛鍊自己決策的成熟度、風險控管的縝密性,當我們剔除不選擇的事情後,要做的事便顯而易見了,這時候你能做的就是盡情發揮吧!

其三:不只是「工作」

有一位教育家說過:「知識的世界不是用領域劃分,而是由各種挑戰構成。」

當我們把工作只當成「工作」看待時,便只關注他的硬邊界:薪水、工時、福利、例行公事,如果把時間軸拉長來看,每一份工作只是人生中的一個小關卡,有明確的人物、場景設定還有必須執行的任務,我們每個人擅長的「領域」是我們進入職場的入場券,在每個關卡裡,我們起初會先滿腔新鮮感的放手一搏、發展長才,久而久之,慣性養成、當初那份刺激感會消退、甚至會暴露不足,這時候「每日十分鐘」就會派上用場(忘記的回「其一:每日十分鐘留給自己」複習喔),從過程中發現催化的下一步。

然而,在軟肋面前,現代科技發達到有好多資源等著我們取用,無論是請益工作上的夥伴、前輩抑或線上課程、看書、問問題;知識的匯集已經沒有明確的劃分,它都可以成為你我羽翼豐滿的武器,舞著舞著你其實已經到達下一個目的地。

我很幸運找到持續燃燒熱情的事物,旅程仍會繼續。

這個時間點上我也面臨了另一個新的挑戰:「如何當好一個主管?」、「如何當一個好主管?」一個個的問題會持續冒出來,先找到對的問題、最重要的方向開始前進,這個支線故事才剛開始,我也還在學習,向你們學習;在分號的喘息間,與你們共勉,就繼續上路囉!

by 從 27 歲拖稿到 28 歲的 Wei